媒體
  • 澳廣視新聞
  • 政府消息
  • 濠江日報
  • 澳門日報
  • 力報
  • 新華澳報
  • 正報
  • 華僑報
  • 現代澳門日報
  • 論盡澳門
  • 澳門平台
  • MediaOutReach
  • 美通社
  • EQSGroup
分類
  • 澳聞
  • 經濟
  • 要聞
  • 體育
  • 藝海
  • 即時新聞
新聞
  • 節目表
  • 李英愛攜兒女捐款助弱勢兒童
  • 視事關心
  • 麥特史密夫為新劇造勢
  • 金秀賢林娜榮否認拍拖
  • 雪兒豪車第四度拍賣
  • 齊藤渚:活着很痛苦
  • 弦情雅韻會良朋今永樂響鑼
  • 祖迪羅大方曬M字額
  • 《澳門人》講堅守本真 · 豆腐情緣
  • 粵港澳非遺好戲穗連演三天
  • 古天樂籌拍《九龍》續集前傳
  • 第二十一屆《至愛新聽力》歌曲巡禮 (十二)
  • 綠葉之友曲藝會今派票
  • 黃子軒想攞新聽力歌詞獎
  • 劇本堆砌 動作爽快
  • 一家便宜兩家着
  • 梁安淇劉逸飛傳承創新
  • 張學友周四抵台再唱三場
  • 重建城寨原汁原味?

《中年》壓倒《聲夢》

2024-05-17 06:35

    《中年》壓倒《聲夢》

    昨天講及《聲夢傳奇》系列曾受到《中年好聲音》的“狙擊”,所謂的狙擊並不是指真正的針對,而是《中年》的迴響更大,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。於是令得TVB寧開拍《中年2》,也要先暫停《聲夢3》的製作。

    無可否認的是《中年》系列確比《聲夢》系列更受關注。一來是TVB的觀眾群中年輕觀眾可能較少,是以《聲夢》系列雖也收視不俗,但較難引起較年長觀眾的共鳴;反之《中年》節目內不少參賽者都總是慣性賣慘,令得一眾年紀接近的觀眾更加有感覺,支持力度亦較大。

    且看兩個首輯節目的收視,《聲夢》只有決賽才過二十點收視,但《中年》卻是極少集數不過二十點。

    另外一樣可以印證《中年》比《聲夢》更受歡迎的,大概是《中年》各參賽者的發展與表演機會。一般比賽而言,往往只有三甲最受關注,其餘的不管是第四還是第十,在大眾的心目中幾乎都是一樣。首屆《中年》的參賽者卻頗不一樣,三甲的周吉佩、李佳及羅啟豪固然備受注目,連帶第四至第六名的龍婷、顏志恆及吳大強也依然人氣高企,個別更已舉行個人演唱會,又或開辦音樂中心,藉名氣搵錢。不管是演唱會還是開班教學都涉及金錢,而一旦涉及金錢才最能反映當事人的受歡迎程度。畢竟需要付出真金白銀支持,跟在家免費欣賞電視節目完全不同。還好的是暫時都沒有“空櫈”演唱會的情況出現。

    說到《中年》參賽者舉辦個人音樂會,有趣的是兩季節目的冠軍都未曾有個人演唱會,反而首季的季軍羅啟豪及第二季節目的亞軍譚輝智卻先擁有。但關鍵因素可能不是有多少支持者,而是個人財力。

    娛翁